超越對手,需要三個精益戰(zhàn)略思維
合眾資源·3A顧問董事長,劉承元博士
我們做過一個調查,許多企業(yè)把“經營壓力大,經營利潤不能保障”作為企業(yè)當前的最大課題。大家認為,其主要原因是:一、競爭導致售價不斷被壓低;二、工資水平上漲過快;三、原材料或其他資源漲價……所有這些也許都是百分百的事實。
在管理實踐中,人們經常把關注的目光聚焦在這三項上,期望通過和客戶、員工、供應商進行價格博弈,獲得較好收益。此等思維,稱得上是“低買高賣”的生意人思維,本無可厚非。
但我要提請注意的是,此三項因素通常是由大環(huán)境決定的,對所有企業(yè)來說大致是公平的。第一,同樣的產品,其售價終究是由市場或買家決定的,自己說了不算。要想提升售價,就必須在品牌、質量或服務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,實現(xiàn)差異化;第二,我們抱怨員工工資上漲過快,卻沒有留意到勞動者早已經開始用腳投票,現(xiàn)如今招不到人是現(xiàn)實,可見自己說了也不算;第三,即使你善于跟供應商博弈,期望壓低進貨價,但當你毫無節(jié)制壓價的時候,供應商可能有兩種選擇,要么誠懇地告訴你這個價格做不了,要么接受壓價然后偷工減料。
也就是說,企業(yè)很難通過以上三項努力,持續(xù)獲得相較于對手的競爭優(yōu)勢,或者說,生意人思維可能會獲得短期收益,但注定走不遠。要想企業(yè)基業(yè)長青,就必須學習、領會和運用以下三個精益思維。
第一個精益思維是,關注變動成本,更要關注固定成本和隱性成本。材料成本和勞務費屬于變動成本的范疇,受關注也是當然。但固定成本和隱性成本卻長期被忽視,弱化了我們的競爭力,才是大問題。什么叫固定成本?就是那些不管是否有生產或產出都要付出的成本叫固定成本。我們?yōu)槭裁匆敲待嫶蟮膹S房?我們?yōu)槭裁促I那么多的裝備?
東北有一家企業(yè)年銷售100多億,卻很自豪地告訴我,他們擁有19棟巨大的廠房,每棟廠房大概6萬平方米。深圳有一家企業(yè)年銷售也是100多億,它只有一棟5萬多平方米的廠房,就是我創(chuàng)業(yè)前所服務的理光深圳公司。
在許多企業(yè)里,資產負債表里的大量資產不僅沒有為企業(yè)增加有效產出,反而成為巨大的財務負擔(利息或折舊)。所以降低固定成本,就是要用最少的廠房和設備(當然不是最差的設備)把產品做出來。
什么叫隱性成本呢?就是大量浪費于無形的成本,在財務上通常被打包處理,比如生產成本、管理成本里就有許多這樣不明不白的浪費??膳碌氖?,人們對這些成本往往習以為常,無動于衷,而且無需任何人承擔責任。我們看到許多工廠從早到晚一派繁忙景象,到處堆滿了貨物,但就是不能如期交付,隱性成本很高。工廠內的庫存以及內部無價值的流轉等,都是造成隱性成本的元兇。
最近,我們顧問進入一家客戶企業(yè)輔導,及時截停了一份300個流轉箱的購買申請??蛻羝髽I(yè)之所以考慮購買這300個流轉箱,原因是車間中間庫存零部件多,沒有地方擺放。購買300個流轉箱多花費數(shù)十萬元不可怕,最可怕的是這300個流轉箱又會固化一筆高額的固定成本(庫存金額利息等)以及由此帶來的隱性成本(儲存、搬運以及不良風險等)。半年不到的時間,我們通過布局與計劃調度等改善,加快流轉,中間庫降低了60%多,車間里竟然還多出百余個流轉箱。更可喜的是對客戶的準時交付率得到突破性改善。不用算,就這件事就可以為這家企業(yè)每年多賺數(shù)百萬的利潤。
第二個精益思維是,關注資源價格,更要關注資源效率。我經常會提醒企業(yè)領導,與其抱怨外部環(huán)境不斷惡化,還不如內求,即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內部管理上。如何聚焦內部管理呢?有一個很好的方法,就是關注各類資源的產出率。過去我們粗放發(fā)展,只知道銷售額,只知道材料價格,工資上漲,對資源效率采取了放任的態(tài)度。所以,當我問到,每平方米廠房的產出是多少?每一個員工的產出是多少?每一度電、每一噸水、每一立方氣的產出又是多少的時候,絕大多數(shù)管理者顯得錯愕不已,因為壓根兒就沒有這些數(shù)據(jù),也沒有這么看過問題。
所以當人們議論中國制造的成本跟美國、日本相當?shù)臅r候,我們難道不應該問一問,那為什么我們的一線員工工資依然是美國、日本的三分之一不到。如果有一天,我們能夠通過精益管理,把資源效率提高3倍、5倍甚至更高的時候,才是我們中國制造之福,才是我們中國勞動者之福(待遇增長可持續(xù))。
從這個角度審視中國制造企業(yè)的時候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還有許多待挖掘的銅礦、銀礦,甚至金礦。要把企業(yè)內的精英組織起來,聚焦品質、效率和交付,全面開展以提升資源效率為目標的精益課題改善活動,快速提升企業(yè)經營管理水平。與此同時,向全體員工灌輸和培養(yǎng)強烈的品質意識、成本意識和效率意識,引導全體員工擦亮眼睛,從身邊能做的改善做起,力所能及和富有創(chuàng)意地參與到效率改善中去。
第三個精益思維是,關注節(jié)流降本,更要關注開源增效。由于競爭的緣故,當規(guī)模保持不變的時候,利潤額是很難保障的,因為資源(包括人工)漲價、產品降價,利潤空間勢必受擠壓。所以,制造業(yè)要想保持一定水平的利潤,就必須著力做大規(guī)模來攤薄固定成本。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,以為精益就是降本節(jié)流一條路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有一個小企業(yè),銷售額做到5、6千萬之后就開始徘徊不前。早年經營環(huán)境好的時候,最多年份可以賺取近千萬的利潤。隨著競爭的日益加劇,近年利潤急劇下降,很快就要陷入虧損的泥潭,老板心急如焚。
為了挽救頹勢,老板要求財務部對客戶訂單進行一次核價。核價的結果是,不少產品的售價比財務核出來的基準價(材料成本+固定成本+變動成本+利潤)低出不少。于是財務部和老板如夢初醒,難怪公司利潤越來越少,原來我們一直在做虧本生意,隨即發(fā)出指令:一是要求銷售部門低于基準價的訂單不接;二是要求所有管理者要勤儉節(jié)約,降低成本。
看似政治正確的兩個要求,其實犯了一個重大的戰(zhàn)略錯誤,殊不知小企業(yè)開源比節(jié)流重要。結果是,一段時間之后銷售規(guī)模開始陷入停滯。又因為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逐年上漲,財務部核出來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,結果是更多的訂單被拒之門外,銷售隨后出現(xiàn)萎縮的局面。又因為規(guī)模萎縮,分攤固定成本會更高……如此反復,這家企業(yè)經營已經走入了死胡同,前途堪憂。
幸運的是,因為我們的及時介入,很快糾正了老板的錯誤思維和錯誤做法。正確的思維是,假如現(xiàn)有6千萬的銷售即可消化所有固定成本,那么6千萬以上部分的銷售就不再需要分攤固定費用,所謂基準報價是不存在的。后來,干脆取消財務部報價核準,以較低的價格從離去的客戶那里拿回了不少大訂單,次年銷售大幅度提升的同時,利潤也隨之產生。
關于此點,尤其值得中小企業(yè)老板深思,并奮起改變自己的傳統(tǒng)思維,千萬不要陷入降本、收縮、再降本、再收縮的惡性循環(huán)中不能自拔。
在經營活動中,以上三個精益戰(zhàn)略思維值得所有企業(yè)經營者認真學習和積極實踐。